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项目 >

当前要闻:中德经贸合作诠释“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

2023-06-22 12:14:14    来源:新京报

图/ic

文|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资料图】

当地时间6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西门子、大众、奔驰、宝马、舍弗勒、巴斯夫、科思创、瓦克化学、默克、思爱普、安联等德国企业负责人出席。李强总理强调,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辩证看待依赖问题,不能人为夸大“依赖”,甚至把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

近几年来,美国打着“去风险化”的口号,裹挟盟友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断链”,并煽动其他国家选边站队。从其实质来看,所谓“去风险化”本质上就是“去中国化”,甚至是“去全球化”。这也是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合作阻力重重的根源所在。不过,美国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即便是其盟友圈也有不同的意见。一些国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脱钩断链”不仅不符合自身利益,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而又紧密的合作关系。统计数据显示,中德建交五十余年来,中国对德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断攀升。如今,中德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2年,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自2015年以来一直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2022年,中德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276.3亿美元。今年1至3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则达到514.4亿美元。

除了一般商品贸易外,中德双方的相互投资也十分频繁。据中方统计,2022年德国对华投资25.7亿美元,同比增长52.8%。有关机构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欧洲前10大投资企业在华投资额占欧洲在华总投资额的近80%。投资国也越来越集中,过去四年德、荷、英、法4国在华投资额在欧洲对华投资总额中平均占比达87%。其中,德国作为最大投资国遥遥领先,过去四年在华投资额占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43%,2021年甚至高达46%。

与此同时,中国对德投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同样为德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发布的《2022年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报告》显示,从外国投资项目数量来看,中国以141个投资项目位居第四位。中国企业投资主要分布在制药和生物技术、机械和设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等行业,中国企业在德国从事业务最多的领域是销售和营销支持。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创造了4500个工作岗位,比上一年增长15%。

企业是经贸往来与合作的主体。据统计,目前在华的德国企业超过11000家,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和零售等领域。不少企业将新技术、资源带到中国,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从而获得发展。德国汽车是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德国产品,早在1984年,中德双方签署合营合同,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去年以来,宝马对合资公司增资扩股,巴斯夫湛江一体化生产基地、奥迪长春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德企在华大项目纷纷落地,再次充分说明了德国企业看好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前景。

在德国投资的中企方面,德国已成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的热门目的地,目前有2000多家企业在德国投资。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新能源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也开始到德国投资设厂。比如蔚来汽车2015年6月就在德国成立了子公司,这是蔚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也是全球设计中心。此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也相继到德国投资开拓市场。就在最近,历时近2年波折后,中企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对德国汉堡港码头的收购案也终于画上句号。

毫无疑问,中德之间加强经贸合作是对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试图对中国“脱钩断链”的最有力驳斥,恰恰是管控分歧、减少风险的积极举措。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广。这不仅仅是中德之间的互惠双赢,也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贡献。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