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更精准 促消费再加力
原标题:增收入 稳预期 强信心(引题)
【资料图】
组合拳更精准 促消费再加力(主题)
国际商报记者 刘明
今年是消费提振年,自开年起,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一直在快马加鞭。6月以来,促消费政策更是紧锣密鼓地出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短短2个月来,商务部等多部门密集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2023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拓宽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改善消费条件……在经济恢复处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当下,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促消费工作不断加码,力求改善预期、增强信心、释放利好。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学者,共议促消费之策,共同展望消费前景。
专家圆桌
郑玉鸿
网来云商环球信息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叶旻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
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姜照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所助理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1.6月至今,商务部等多部门密集出台多个促消费政策,联动部门多,涉及领域广,政策力度大,促消费政策热火升腾,令业界倍感期待。在您看来,促消费工作为何备受重视,政策举措多箭齐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付一夫:从理论上讲,消费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消费不振势必制约各行各业生产端的复苏,也会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中国出口动力有所减弱,此时势必快速释放内需空间,以强化经济增长动能,使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虽然中国消费市场整体上的确是在稳步有序回暖,但当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需求依然偏弱。从数据上看,近几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CPI等都不甚理想;从“五一”假期、端午假期各项数据来看,虽然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等数据创下近年来新高,但人均消费却比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费势在必行。这便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也是促消费政策举措多箭齐发的原因所在。
郑玉鸿:促消费工作备受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此次促消费政策举措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很强,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达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效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其次,消费是需求的体现,出台促消费政策也可以起到引导生产的作用,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例如,鼓励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将推动家电行业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将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施家政兴农行动,将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推动家居消费,提升家居品质和设计水平,将促进家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鼓励汽车消费,推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将提升汽车消费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鼓励电子产品消费,将推动电子产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叶旻:在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促消费对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早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消费就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2%。消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只是拉动经济,也是为了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消费是一个涉及促进终端消费到促进就业和促进收入增长的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姜照:消费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工业体系完备,2022年人均GDP达12741美元,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政府持续培育消费增长点,旨在更好挖掘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2.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直言,当前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的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您认为当前掣肘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郑玉鸿:当前制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费信心不足。在过去几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当前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而言,低收入制约了其消费能力,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第三,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领域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和纠纷,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够完善,影响了自身的消费体验和消费意愿。第四,部分消费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不过关,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导致消费者对某些消费品的不信任感增加。第五,消费结构和业态仍不够多元化,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例如提高消费者信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推动消费结构和业态的创新和升级等,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叶旻:外部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不稳定等。《普华永道第26期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显示,地缘政治冲突(33%的受访者选择)是最令中国CEO担忧的短期主要威胁。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中国企业商品出口,也令依赖境外采购的中国消费品企业的供应链面临较大的挑战。
国内因素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消费市场投融资遇冷。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3年前瞻》显示,消费行业投资和融资活跃度下降,2022年全年累计并购交易仅有1063笔,同比减少177笔,交易规模比2021年下降了61%至277亿美元。披露交易的平均金额创下近5年最低的0.57亿元,同比下降57%。二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足。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少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对就业和收入预期不高,导致其消费意愿低迷。三是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比如,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仍待加力。四是支持供给创新及时响应消费升级需求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管规范仍然滞后于新消费及新消费模式融合发展需求。
付一夫:当前掣肘居民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的根源在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事实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难以正常开展业务,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公司甚至面临着裁员倒闭的风险,叠加此前疫情的长尾效应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居民的收入和工作岗位不再稳定,不安全感上升。尤其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低收入群体,其家庭财富受疫情的负面影响更大,很多人的房贷、车贷并没有因收入的降低而减少,其经济压力在无形之中增加。
虽然当下疫情影响因素已经趋于消除,但疫情使得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疤痕效应”依然存在,修复需要足够的时间。在此之前,居民部门对未来的预期仍未根本性扭转,消费更趋于谨慎,同时企业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也在下降,又限制了员工收入的增长。这些便是造成当前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姜照:当前掣肘消费潜能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分配制度有待优化。二是中高端消费供给尚显不足。免税商品、特色文化旅游、高端医疗等领域的优质供给不足,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三是消费环境仍需完善。我国消费品市场仍存在少数虚假营销行为,售后服务体系有待提升。
3.您认为近来各部门打出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组合拳,尤其是商务部今年以来一直在推动的“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将给消费带来哪些提振作用?
付一夫: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并围绕6大主题、12大展会、52个消费场景开展了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目前,商务部已经推出了全国消费促进月、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5大主题活动和30多个消费场景。通过这些活动,消费供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同时消费场景和消费氛围迎来了实质性优化,对于消费市场的提振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消费场景为例,在消费升级大势下,很多人除了消费品的使用属性和品质之外,还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感官与心理上的良好体验。而打造新消费场景便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在不同消费情景下的消费诉求,继而整合消费主题、消费环境、消费氛围等多个要素,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从这个角度看,打造新消费新场景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深远意义。在“政策+活动”的双轮驱动下,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如打造主题购物节、支持夜经济发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营造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等,以此来让消费者沉浸其中,并激发其消费意愿。
郑玉鸿:“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是商务部在推动消费增长方面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旨在通过政策支持和活动促进来提振消费。
具体来说,商务部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等措施来推动消费增长。同时,商务部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如“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等,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这些措施的落地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市场的复苏和增长,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当消费意愿和产业升级相互促进,内需经济才能形成循环发展,实现良性运转。
叶旻:我们认为,国家在鼓励消费、加大投资和稳定房地产等方面出台的相关刺激和扶持政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和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推动部分消费类目的快速增长,比如服务类和出行类消费、绿色消费、数字化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以及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等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
姜照:近期,商务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不断优化商品和服务消费供给,持续完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活动热度,有利于深度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4.展望下半年消费走势,您认为全年消费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能否给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付一夫:虽然近期恢复动能走弱,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基数庞大、生态复杂,经济运行很少走直线,波折向前才是常态。今年中国经济周期向上是十分明确的事件,短期扰动不改中长期向好的大势。特别是在消费层面,政策端已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当前消费需求偏弱的情况下,近期已经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为消费的进一步复苏保驾护航。随着接下来经济活动度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亦有望得到提振,相关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修复也会传导至居民端,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下半年的消费情况很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至于后续如何进一步发力,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短期内,发放消费券和举行各种促销活动等方式仍是提振消费的有效办法。不过,给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直接发放现金的效果可能比发放消费券好。可以尝试探索现金补贴与消费券发放相结合的多元化补贴方式,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势,精准施策应对风险,在促进消费复苏的同时改善居民整体福利。
与此同时,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稳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应当通过减税降费、发放补贴、减少裁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来稳定中小微企业的运行,从而稳住就业大盘,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这些对于消费的增长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如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着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并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叶旻:中国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虽然二季度经济反弹的速度低于预期,但在相关政策刺激和调整下,下半年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企稳。
全面稳定企业和居民对未来中国经济信心,应该重点围绕“可持续性”做好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推动提升消费能力、进一步优化消费条件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消费提振,政府需要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来推动消费平稳增长,比如发放消费券、购物补贴、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二是针对消费能力提升,需要通过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三是针对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
郑玉鸿: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措施,我认为下半年的消费走势将会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随着促消费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全年消费有望实现预期目标,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并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体验,包括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等。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例如,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消费,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三是推动消费创新和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消费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品质化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四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就业稳定性,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和意愿。
综上所述,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努力,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姜照:建议加快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持续推进居民收入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和优化消费环境,从而更好激发消费潜力。相信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力推动下,全年消费必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为实现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组合拳更精准 促消费再加力
原标题:增收入稳预期强信心(引题)组合拳更精准促消费再加力(主题) -
上海市政总院承建的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
近日,由上海市政总院牵头总承包的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调试合 -
加量不加价!瑞虎8 PRO冠军版正式上市...
冠军之路永无止境,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8月8日,奇瑞汽车重磅打 -
流量不是“原罪”,勇敢突破就值得喝彩
黄启哲观点提要近期几位“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均取得不错的口碑票... -
新疆巴州300余万亩棉田花开正盛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8日电(刘雨珊汪志鹏李勇)连日来,新疆巴州逾300万 -
上海限制网约车新增的影响,最坏结果是9...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市场 -
蔡甸区强化创新驱动大比拼 财政助力...
蔡甸区强化创新驱动大比拼财政助力“小进规”企业“破茧蝶变”---今... -
黑龙江冷水鱼增殖放流季 黑龙江干流放...
中新网哈尔滨8月9日电(记者王妮娜)8月8日,2023年黑龙江干流爱辉段冷水 -
福建泉州工会:521个驿站为户外劳动者“...
连日来,福建省泉州市持续高温,全市521个工会爱心驿站全部免费开放, -
马斯克撞过的南墙,李斌为何还要死磕?
落子难合围作者|王亚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蔚来几乎把所有需要咬... -
包头:安全生产技能大比拼
包头日报讯(记者梁彦强)日前,2023年包头市“工匠杯”安全生产管... -
应急送水、新辟水源、抢修设施……水利...
连日来,针对此次京津冀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水利部加 -
“1+1护骑”服务网!武昌南湖街道打造值...
“1+1护骑”服务网!武昌南湖街道打造值得信赖的“劳动者港湾”--- -
哈佛教授发现外星人存在证据?A股股民成...
真有外星人吗?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8日报道,哈佛大学教授阿维·... -
【农险护航乡村振兴】“百姓满意是我们...
开栏语:近年来,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业保险覆盖面不 -
发挥住房公积金保障民生作用 专家:针...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许维娜、实习生陈梓瑶)如何解决受灾民众急需大额 -
城墙土命在2024甲辰年运势 龙年财富顺...
城墙土命在2024甲辰年运势城头土命在2024年之中来讲,他们其实是有着很 -
减糖不腻:糕叔奶黄流心月饼9枚礼盒19.9...
减糖不腻:糕叔奶黄流心月饼9枚礼盒19 99元(减40元) -
淄博高新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暨干部作风...
8月7日,淄博高新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作会议,传达 -
阿拉善高新区:做优医疗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阿拉善高新区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载体,不断提升公共医